加入好友

Jan. 2021

15

【近視雷射Q&A】大家都誤會了!比近視雷射本身更重要的是術前檢查!



近視雷射
普及率越來越高,雷射方式也朝著傷口小、恢復期短、副作用少的理想狀態邁進。一般人在選擇醫院、雷射方式之前,會考量許多因素,包括價格、術式、醫師的名氣等等,因為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術後的成果是否理想、接近期待。

但其實對於近視雷射,術前檢查的環節,更是重要。

眼睛是否健康


唯有在眼睛健康的條件之下,復原才會快,術後才能接近理想的視力品質。尤其高度近視的眼軸本身會變長很多,眼球壁也會變薄,所以容易伴隨一些併發症,在臨床上高度近視即眼球老化,因此會伴隨老年性的眼疾,常見的有:青光眼、視網膜剝離、早發性白內障、青光眼、視網膜剝離、黃斑部病變等。

近視雷射前若能先透過「眼底檢查」除了能檢查出視網膜、黃斑部、有無病變或破孔、青光眼,甚至還能找出其他全身性疾病。而藉由「眼壓測量」,則可以篩選正常眼壓,也能排除青光眼患者。

而完整的術前主要檢查包括以下:

▎角膜厚度

由於近視雷射的原理是透過雷射消融角膜(即在角膜的位置上進行雷射)藉此改變角膜曲度達到矯正效果。當近視度數越高,需要消融的角膜就越多。因此檢測「角膜厚度」醫師才能掌握在雷射時能消融多少角膜。一般醫師評估厚度的標準是術後的基質層厚度需保留250微米,但為了提高術式的安全性,坊間較為嚴謹的醫師,如台中白佳欣眼科診所院長白佳欣醫師表示:會保留更多的角膜厚度,來讓近視雷射過程更加安全。

▎最佳矯正視力測量

讓患者透過自覺的方式測量眼睛的最佳矯正視力。以便確認術後視力恢復狀況。

▎角膜地形圖

即檢測角膜彎曲的程度,是角膜健康狀況的重要檢查。可剖析眼球表面的構造,藉此檢查角膜、瞳孔大小、角膜厚度的最薄點、角膜各部位厚度,前房深度、視軸與視線的夾角(Kappa)、精確角膜散光、弧度圖譜。甚至可排除不規則性散光或圓錐角膜等病變,對於計劃接受近視雷射的病患是最主要的安全指標。

▎淚液測試

對於進行近視雷射,許多人擔心術後會有眼睛乾澀的後遺症。其實只要在術前進行淚液檢測,就能了解淚液「質」與「量」的品質,讓醫生在術前掌握求診者眼睛乾澀程度,就能給予適當的術式建議。

目前主要的近視雷射有TPRK、LASIK、SMILE全飛秒手術,其中SMILE全飛秒因微創手術傷口小,角膜切口僅2-4mm且表面神經破壞少,眼睛便不易有乾澀感問題,非常適合學生、上班族、運動員、不耐眼睛乾澀等族群。

檢查後,醫師設計療程是關鍵


除了上述這幾項主要療程,其他還有:散瞳後度數檢測,即透過藥水、藥膏先放鬆眼部調節,前房深度、視軸與視線的夾角檢查……等等18項檢查,一共需費時約2小時。這些檢測都是很重要的指標,術前檢查的數據是否正確無誤,是影響術後視覺品質的重要關鍵!很多對術後結果不滿意的人,例如發生各種副作用、甚至是度數回彈現象,都可能與術前檢查不周全、評估不周全有關係。患者必須完整檢查完成後,再與醫生討論矯正度數與雷射方式,才能確保安全性。

專業謹慎的醫師除了要依據上述檢查結果,判定是否可執行近視雷射之外,也要依據求診者的年齡、職業、平常用眼習慣等等,來幫助求診者選擇適合的雷射方式及該矯正多少度數。

例如:年紀40歲和25歲的人,矯正度數不一定一樣。年紀超過40歲,若合併有近視、老花的患者,就應該用老花雷射,保留些許度數來綜合老花;許多門診中常見,這類合併近視與老花問題的人,即便度數還剩餘一些,但和之前的高度近視比,生活已便利太多。


許多近視問題,往往不只有「度數」問題,還需要考慮其他病理性問題,因為近視雷射有著不可逆的風險,所以術前必須交由專業醫師進行諮詢與評估,才能掌握求診者的眼球狀況、做出最恰當的治療推薦。